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在阅读了《我们仨》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一篇优秀的《我们仨》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高中生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1
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上几页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真的是一种享受,我是从第三部分开始看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我还没看,我是个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对于他们的生离死别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这本书,我还真的忘了钱老和圆圆离开我们已久了。
我最衷情钱仲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可是我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平静,面对荣誉时的低调,为人处事只求无悔于心,钱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们一家人始终是乐观的,无论困苦与荣耀,始终宠辱不惊,真是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
对中国这个著名的家庭的亲情故事,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面对书中简单而朴白的文字,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那种罕见的真情和达观,在作者那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潸然泪下。生活在回忆中的杨绛先生,可谓得了汉语的精髓,世入了人生的化境,读这样的书,真是让人既心往之,又感慨万千。
看杨绛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今天看完了全书,杨降先生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平凡家事国家大事娓娓道来,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而前面两节,三人走失在古驿道,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经梦起至梦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却给了杨绛先生最好的回忆。钱老是名人,而杨绛先生的眼中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的角色,有幸相携至老也不枉此生了。
好的书每看一次会有不同的感受,人过了30岁,对生活有了不同的认识。
2022年高中生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2
《我们仨》这本书,是作者杨绛女士对自己和她的先生钱钟书(著名的大文豪)、她的女儿阿园,一家三口的回忆录。这本书讲了杨绛他们家几十年的家庭和生活故事。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名为《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是记录杨绛和钱钟书先生晚年和老年生活的。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写的是梦境,朦朦胧胧的,我看不太懂,只是感觉很恍惚,很凄凉…我想,是杨绛先生跟着自己的感觉写的吧。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娓娓诉说的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在孩子和老公相继离世后,一个人孤独孤苦,思念亲人的悲伤感受。
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时,杨先生的笔触总是平缓、温暖的,像冬日的阳光,平静而柔和。即使在不公平的岁月里,杨绛先生的笔下,也只是对生活变化的一种适应。
书中没有悲痛欲绝的句子,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是处处流露着对丈夫、对女儿的思念,和悲伤。如今,“我们仨”只剩下杨绛女士形单影只,活在回忆里……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杨绛、钱钟书先生在艰难困苦中,互相扶持。特别是他们的爱女阿圆因病去世后,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顿、悲伤了。
对于《我们仨》,有一点我感觉不太好,就是感觉杨绛女士总是和生活保持一点距离,沉溺在他们仨的世界中。好像除了他们仨以外,这个世界,再没有能让她牵挂和温暖的人。读后感.但是我感觉,社会其实一直给杨绛先生很高的评价和赞誉,肯定也有相应的关怀。杨绛先生应该从中感到温暖,和生趣,而不应该长期只是从往事中寻找亲情和慰藉。但,这也许就是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矜持、拘谨,和狭隘吧,我尊重她。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是啊,归途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只是过客。
2022年高中生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3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相信很多人对《围城》还记忆犹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钱钟书和杨绛这对伉俪情深的佳人,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杨绛暮年的经典著作《我们仨》,相信很多人阅读时都会如我一般湿润了眼眶……
《我们仨》用叙述的方式讲着一家三口快乐而简单的生活,用最朴实的话语给我们讲着故事。故事从一个走失的梦境开篇,写着古道驿站的离别,写到最后一家三口天人永隔,真正的走失了。讲述了钱钟书晚年一千多天的住院就医期间杨绛在身边陪伴的点滴,讲述了女儿离世后一位母亲锥心的痛,讲述了杨绛晚年期间一个人对丈夫和女儿的思念。
钱钟书、杨绛这对夫妻是一对爱国的文化人,从来都是淡薄名利,他们的女儿圆○出生在英国确毅然放弃了英国国籍,跟随父母回国生活,看似大义凌然的一家人在《我们仨》这本书中确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夫妻的爱情,父女、母女的亲情,以及“家人”走失后的种种挂念。
《我们仨》的初稿并非出自杨降,而是圆o,附录中不少圆o的手稿,然而我想,最后成书多半也是妻子想在书中与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再次团聚,所以她在书中写到“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我们必须感谢杨绛先生在自己92岁时带给我们这样一部作品,我们还应该感谢《我们仨》,让我们看了之后更加觉得平凡生活的幸福和可贵,我们更应该感谢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2022年高中生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4
今天时间很悠闲,所以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直知道杨绛先生非常受世人关注,她的书籍,她的文字,她的人生旅程。
我记得有段时间,很多人在询问为什么杨绛是一位女性,却用先生称呼其名。
其实,原先先生不一定就是指男性,而是指达到一定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其实“先生”有很多种含义,以下做一下分享:
先生”的各类用法:
1、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古时对有学问的男女都可以这样称呼,所以“杨绛女士”会被尊称为“杨绛先生”。
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3、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旧时,管帐、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也会被称为“先生”。
5、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叶曼、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6、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这就是我们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用法了。
所以“先生”一词的用法,说明了大家对杨绛先生的尊敬。
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我们仨》这本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缘故,总是翻了两页,或者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并没有阅读完这本书,而今或许跟它有些许的缘分,在此刻翻开了这本书,进入了杨绛先生的世界。
怎么说呢?在开头的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十分凌乱,因为我好像跟不上他的思路,并且不知道它这个时间线以及描述的每一件事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为以梦为线让我在阅读过程当中无法分清楚她描述的情形何时为现实,何时为梦境。可随着跟杨绛先生逐渐深入的交流,我才摸清她的路线,而后在阅读到那一段文字的时候,眼泪不自觉的夺眶而出,被这样朴素却真挚的文字打动的有一种悲伤的喜悦之情。
我悲伤是因为它在描述那一段圆圆离开的过程当中,明明悲痛欲绝,却在怀着这样的心情里描绘出了一副幸福的画面;可我也有一部分的喜悦,因为我终于在这一刻融入了杨先生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坚韧和脆弱。
我甚至无法说出他的文字的朴素程度,可就这样平凡的辞藻却直击人心,震的你颤颤发抖然后让你不自觉的潸然泪下。《我们仨》到最后却是她一个人怀念着三个人,承载着三个人的记忆,我说不上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幻境中每个人安然无恙,现实里一个人孤独绝望。明明杨绛先生怀念的是美好,我却稍稍显露出了悲伤,但也再一次明白了“珍惜”的深层含义。
感谢这个下午,有阳光,有你。
2022年高中生课外阅读我们仨心得500字5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带给我复杂的感受,会跟着它开心的时候欢笑,跟着它悲伤的时候流泪,跟着它的离别心酸,我想正是它的朴实无华才能显出情感的真挚,才能真切的打动人。钱钟书一家三口的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全书以梦魇般的古驿道开头,杨绛先生天天的梦魇,感觉到她内心的极度恐慌,一家人在古驿道相聚而后失散,年迈的老人惶恐得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跟先生相继去世,更是伤心悲痛。她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这份凄凉,让人看得伤心落泪。
而后,杨绛先生用了平淡朴实的需要回忆了他们的`过往,刚结婚随钱钟书先生去牛津,两个人自己第一次做饭,称自己笨,每天早上钱钟书都会为杨绛先生做好早饭,苦中作乐,志同道合,而后有了女儿,有了家就有了一切,她们三个在一起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在为这个家庭幸福感动的同时让我也有所感悟,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是一种感受,别人觉得你苦,但是你们苦中作乐你们觉得幸福,幸福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因为我们仨在一起。只要我们在一起,这就是幸福,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