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书·匡衡传》|《汉书·匡衡传》“匡衡,字稚圭”原文及翻译

【www.xugu.net--文言翻译】

 《汉书·匡衡传》“匡衡,字稚圭”原文及翻译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匡衡,字稚圭,东海承县人。世代务农,到匡衡时喜好读书。

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 匡衡得中甲科,选任为平原郡文学。

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元帝刚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戚的身份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手。

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萧望之是名儒,皇帝很重用他,他在推荐人才方面颇多贡献。

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史高则空有名位罢了,和萧望之产生隔阂。

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说:“将军凭借亲戚关系辅助政事,名位高贵,举世无双,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为什么呢?

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因为将军的幕府,世人没有不仰望羡慕的,而将军所推举的人不过是私家宾客。

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一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就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古人认为这是弊病。

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平原文学匡衡的才能智慧绰绰有余,但随着选补的文牒转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作官。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将军如果征召匡衡到幕府任职,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从他,让他参与议论政事,根据他的特长,推荐给朝廷,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您将这件事做给众人看,您的美名也就会在世上流传。”史高认为杨兴讲得有理,就任命匡衡为议曹史,将他推荐给皇上

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皇上让匡恒做郎中,后升为博士,兼任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这时,发生了日食、地震等灾异变化,皇上询问这些变化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进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匡衡在任太子少傅的几年中,多次上疏陈述皇上应该做的事情。

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皇上敬纳他的建言。

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当初,元帝在位时,中书令石显主持朝廷事务,从前任丞相韦玄成到匡衡都害怕石显,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到成帝初即位,匡衡才与御史大夫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一一追究他的旧恶,并追及他的党羽。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这时司隶校尉王尊上奏弹劾说:“匡衡、甄谭担任大臣的职务,知道石显等人独断专权,但匡衡、甄谭不按时地上奏弹劾,惩罚他们,反而附和下面,欺瞒皇上,没有尽到大臣辅助朝政的职责。

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上奏弹劾石显等人后,又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犯下了不守臣道的罪。”皇上下诏说不要弹劾匡衡。

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但匡衡仍感到惭愧和恐惧,上疏认罪,并称病请求告老还乡,缴上丞相乐安侯的大印。

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皇上回答说:“你的道德修养很高,担任三公的要职,我很高兴能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国家。

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现在司隶校尉王尊狂妄地诋毁你,我很同情你。我正下诏让有关部门查明情况,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退休呢?这是彰显我不明察 (的过错)啊。

‘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易传》不是说吗:‘只要礼节道义没有过错,为什么要担忧别人的议论呢!’希望你明白这一点。”于是赏赐他上等酒和御厩饲养的牛。

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匡衡又重新负责朝政事务。皇上因为刚刚即位,对大臣多加以褒奖,但是朝廷臣僚大多认为王尊是正确的。

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匡衡很忐忑不安,每次遇到发生水旱灾害,风雨不调时,便连连上书告老退职请求让位。皇上总是用诏书安慰勉励,没有答应。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  后来,匡衡的儿子匡昌任越骑校尉,酒醉后杀人,被抓入狱。

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合谋劫狱解救匡昌。

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事情被发觉后,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皇上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朝鞋。

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但是有关部门上奏弹劾匡衡暗中多占封地,匡衡最终受牵连被免官。

延伸阅读
金山词霸专业版简要介绍√中日英三国语言查词、400多万海量词典·150多本词典辞书,包含词条:英汉277万、汉英129万、日汉10万、汉日3万、汉汉10万·权威词典:《美国传统词典》 、《新日汉大辞典》等·70多个专业词库:进出口、会计、商务、计算机、电子学、法律等·70多万线上情景句库√全面支持服务中心>新闻公告
2020-09-09
与高司谏书[宋]欧阳修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结,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翻译: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高司谏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9-08
君臣鉴戒贞观叁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 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四年,太宗论教育资源>中华名校
2020-09-08
新唐书《马周传》“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原文与翻译说明:①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 ②点此可直接阅读《新唐书·马周传》全文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夏侯玄《乐毅论》原文与翻译(本文因王羲之书法著名)说明: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建议将本文与苏轼《乐毅论》一并阅读,相信会有更深的理解。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世人大多认为乐毅不能按时攻克即墨是错误的,因此,(我在此)记叙并论述他。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新唐书·李光颜传》“光颜,字光远”原文与翻译说明:①本文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②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苏轼《黠鼠赋》原文、注释与翻译【原文】黠⑴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⑵。拊⑶床而止⑷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⑸中空。嘐嘐聱聱⑹,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⑺而不得去者也。”发⑻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⑼,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新唐书·吴武陵传》“吴武陵,信州人”原文及翻译 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吴武陵,是信州人。元和初年,考中进士。淮西吴少阳听说了他的才华,派门客郑平邀请他,想以宾客友人之礼相待,吴武陵不做回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旧唐书 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原文与翻译说明: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点此可阅读《旧唐书·李白传》全文。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新唐书·穆宁传》“穆宁,怀州河内人”原文与翻译 说明:①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②下文有删改,点此可查看《新唐书·穆宁传》全文。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文言专题>文言文翻译
2020-08-31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