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教学实录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第二篇: 灯光教学实录
第一版块: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灯,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生答)
师:是啊,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B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感觉就更好了。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灯光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还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师:要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生:灯光非常美丽、怀念郝副营长、郝副营长非常伟大。
师:你们很会读书,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感受。当然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投影,谁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齐读)
P 璀璨 震天动地 爆炸 焦急 憧憬 暴露 围歼 千钧一发 牺牲 电钮
沙柳林
师:词语要读的自然些,要干脆点,不要拖音。再来一遍!(齐读)
师:这样读就好多了,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想考验考验同学们,谁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连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中)
生1:我们要围歼敌人,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自己却牺牲了。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故事。
生3: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温暖的灯光底下聚精会神学习,而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璀璨的灯光。
师: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战士)
师:是啊,从你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第二板块:走近郝副营长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生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读后我感到很伤心,很可惜……
师:好,既读出句子来了,又谈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谈。
生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我很感动,我们要学习郝副营长那种英勇,舍己为人的精神。(师板书:英勇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生1:比喻情况十分危急
生2: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呢?
生:指的是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的危急时刻。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生1:伤心
师:请你来读,把这种伤心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声音低沉
生2: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
生:我想象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是郝副营长啊!多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就把你这种感动地感觉读出来吧
生读,充满感情的
生3:敬佩
师:不用说理由了,就让你的朗读来告诉同学们吧!
生充满激情的,声音响亮的。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不同,您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
生2:我感到这样感情更强烈了。
生3:我感到这样就像在对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感动,也很亲切。
师:体会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生: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
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也找到了这段话?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
生:我想到了你一开始说的话,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生:希望
生:愿望
生:梦想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战斗打胜利了!
生2:他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生齐读。
第三版块:感受文章线索
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生1:是灯光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是“多好啊”
师:出现不同意见了,怎么办?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是什么呢?
生:是“多好啊”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师: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机会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
师:我请同学们看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图片,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投影出示图片,学生边看便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生1:好美啊!
生2:真是璀璨的灯光啊!
生3:这不就是课文所说的“多好啊”吗?
生4:简直太漂亮了,我好想好想到天安门去看一看啊!
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的,我们继续交流。
生: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
生: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第四版块:升华拓展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师: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
生在思考。
师: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师: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生: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师:是啊,现在呢?
生: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生: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师:说得多好啊!我还想问同学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
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生深情地读课题
生:我感到“灯光”是对郝副营长的一种安慰。
生: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投影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生1:伤心,每次读这句话我就感到伤心。
生2:我想哭,特别是读到“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时,我就忍不住想流泪。
生3:这次再读,我的感觉不同了,我不再仅仅是伤心,还有自豪,因为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投影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生1:郝副营长,你太伟大了,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生2:郝副营长,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用您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生3:……
师: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我郑重的向同学们推荐(投影出示:推荐阅读:《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否应该永远的沉浸在一种伤心、痛苦或者是感动中呢?
生:不!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但更应该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师:说得好。就像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可以见证,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慰藉啊!而对我们来说,当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我们是,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而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像董存瑞,像黄继光……
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板书: 11 灯光
广场的灯光 过去的回忆 广场的灯光
多好啊! 多好啊!
多好啊!
(现实) (过去) ( 现实)
第三篇: 灯光教学实录
一、导入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与光”单元中的又一篇课文——《灯光》。
二、走进作者
作者王愿坚在当时是一个战地记者,后来成为电影编剧和小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本文的“三根火柴”到《七根火柴》,从一闪一闪的火光到《闪闪的红星》,他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革命英雄的伟大形象。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以阅读《灯光》为契机,去读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做英雄传人!
三、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郝副营长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写法。
四、预习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初读感受。
1、检测词语
豫皖苏 郝副营长 憧憬
围歼战 千钧一发 璀璨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什么?
引出倒叙、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读课文,认识人物。
师:过渡那么在你预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那个人物给你留的印象最深?
生:郝副营长
师:那郝副营长是一位怎样的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了那么深的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带给大家的自学导航先进行自学。
出示自学导航
自学【时间:5分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1自然段的内容,划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段,想想郝副营长给你的印象,并在书上做简要的批注。
合作要求【时间:3分钟】
组长带领组员在组内有序交流,做到人人发言。组内汇报时,先进行句段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齐读、男女接读、分句读等方式】,最后指定一人谈体会。
重点段落一、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大战前,郝副营长显得很悠闲,说明准备工作扎实,并且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不愧为“著名的战斗英雄”。同时,在激烈的围歼战开始前,又拿起“一本破旧的书”,联系下面的注视、沉默,说明能让孩子们在灯下读书是他最大的愿望。
感受郝副营长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
重点段落二、“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理解“憧憬”一词,感受郝副营长向往幸福生活,希望孩子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忘记了即将开始的战斗的残酷,一心想着孩子们。换位读书,读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下一代的关爱。
重点段落三、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理解“千钧一发”一词,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与前面照应,可见战斗之激烈。为了孩子们、为了战友们、为了新中国,郝副营长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里用那本书点燃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是他的急中生智,也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愿望。
重点段落四、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正是因为无数个像郝副营长这样有名或无名的先烈,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你想对那些革命先烈或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六、总结
七、增量阅读。
最后就让我们有一首诗来抒发我们的感情,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文/山西 苏堤春晓
那些在石头上静止下来的名字,
是为他人赴死的人,都是英雄。
人们低下头颅,用鲜花致敬,
表明我们还活着,表明他们还活在我们心中!
与冰冷的石头对话,不需要语言,
与石头上的名字对话,需要心灵。
在他们慷慨赴死的身后
激荡着历朝历代的世道人心!
为他人舍弃生命的,都是高尚的人,
他们的爱与恨,就像那高耸的丰碑,棱角分明。
他们的名字之所以不朽
是因为英雄的精神永远扎根在最广大的人民之中
八、知识积累
1、听写词语。
2、填空。
(1)在我心中郝副营长是一位_____、 _____的人。
(2)这篇课文是一篇_____文,以_____为线索,采用了_____ 、 _____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