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余地的狼教案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学会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梳理复述的方法进行复述课文,并通过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思考。
教学重点:用思维导图进行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有人说:“寓言像一位老者,走过来是一个故事,转过身便是一个哲理。”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不留余地的狼》,齐读课题。
二、复述故事:
1、读文:通过预习,你们对这个故事一定有所了解了,我们再回顾一下,请一组同学依次分自然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前面是故事,后面是评说,轻轻合上书,试着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找个不举手的,有难度吗?你试着说说。
2、轻轻把书合上,通过预习和再次读文,看看你都记住了哪些内容?(一个词、一句话、记住了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了评论)怎样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这个故事清楚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复述。你们都有哪些好的复述方法呢?
低年级我们常用给画面配音法,中年级用到情景再现法和抓住线索等进行复述。这篇课文我们就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复述故事。提取哪些关键词呢?
3、连续播放三遍,你有什么发现?故事按时间顺序写的,每一天都出现一个角色,而且故事还和“窟窿”有关。关注时间、人物、细节,老师把同学们的发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这个故事围绕狼展开,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写时间,每一天人物不同。这个故事和洞有关系,同学们关注到了洞的变化,狼堵上的洞越来越小,小到所有的窟窿,“窟窿”这个词很有趣,古代把洞称之为“穴。人在很小的洞里卷身子曲着呆着。,窟,形声。 “屈”意为“身体卷缩折叠”。“穴”指地洞。“穴”与“屈”联合起来表示“洞穴狭小,人在里面只能卷曲着身子呆着”。本义:空间狭小的土穴。(书写)横的间距,。窿,一就像这只狼把自己的生路都堵死了。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简要复述下来,我们一起试试,总结: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简单复述下来。达到了复述的第一个层次。
4、如果复述得再详细生动些呢?以第一天为例,你会关注哪些关键词,指名读一读,动物的表现。老师补充词语。为什么气急败坏,因为马上要成功了结果失败了。功败垂成的意思。 默读、圈画出这样的关键词,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指名到黑板上画,画完讲讲。上蹿下跳用的很准确(蹿指向上跳,仓皇逃窜指慌慌张张逃跑)。把上蹿下跳和仓皇逃窜互换行不行。虽然故事很短,但却用了很多关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故事写得非常生动。用上这些词语我们就把故事复述得很详细,这就达到了复述的第二层次。
5、我们在复述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自己恰当的语言。比如第一自然段狼非常高兴,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表达呢?喜出望外,兴奋不已,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段。我们不仅能把故事复述详细,还能用上自己的词语将故事讲得更精彩。达到复述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根据自己的图,同桌间互相讲一讲。
6、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这是一只愚蠢的狼,自以为堵住了所有的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岂料也堵死了自己的活路。这真是一只不留余地的狼。
四、分析评说:
1.一则关于狼的寓言,一个发人深省的哲理。狼的遭遇,还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思考,把他们说的话顺序颠倒了,同桌讨论一下,看看正确的顺序是什么?
2.你有什么思考?写。读。你们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留有余地”
3、作者陈仓用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对这只狼的故事借不同人士之口,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板书)
五、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故事虽短小,但是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给我们留下一个思考的余地。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几个小寓言故事题目,引问学生“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多试着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练习复述故事,同学们可以在QQ上和老师交流你的思维导图,并说说你的启示。通过积累和思考,相信你的头脑记忆之库一定变得丰富而充满智慧。
六、板书设计:
不留余地的狼
思维导图 留有余地
学生来补充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