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刿论战课文朗读|曹刿论战课文题解、学法指导、重难点指导

学法指导 |

时间:

2020-06-29

|

【www.xugu.net--学法指导】

《曹刿论战》课文题解

本文记述了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经过。当时齐国(今山东中部,国都临淄)强大,鲁国(今山东南部,国都曲阜)弱小。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打鲁国,因为战争发生在鲁国的长勺,故称为“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著作中全文引述此文并进行了精要的分析:“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请看历史学家左丘明的叙述……(编者注:略去原文)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孔子的《春秋》中用十三个字记载了这件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这篇课文就是这句话的传文,它以具体的史实阐明作战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曹刿是春秋时候的鲁国人,他有勇力,有见识,也有谋略。“论战”是对战争的议论。《左传》中的这段文章,主要不是记述战争的经过,而是记述曹刿的“论战”,故编者给这段文章加了一个标题,叫《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学法建议

学习本课过程可分为了解背景──疏通文义──梳理分类──反复诵读四个步骤。

首先要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战争的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强国,鲁是弱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而言的。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都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这种战争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了解了背景,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

在此基础上,进入疏通文意阶段。先秦语言比较简朴,凡不言而喻的意思往往略去。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一句话的完整意思。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再而衰,三而竭”因上句“一鼓作气”而省略“击鼓、士气”等词,根据上下文可知“再而衰,三而竭”。是“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这样语句意思豁然贯通。学习时,应瞻前顾后。

在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要边理解边整理,要借助文底注释和工具书,把词语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等词使用的都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福、伏”等词属词类活用,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动手整理,既强化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更有助于对全文的整体把握。

诵读是关键。可以学一段,练一段,背一段,并适时加以巩固,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作者的观点态度,达到增强语感的目的。

《曹刿论战》重点难点指导

《曹刿论战》“论”的是什么?是战争的经验教训,是军事斗争的策略,阐明的是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这些战略战术原则又是通过人物对话展示的──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而又只用了220个字就阐释清楚了,因此,讲清文章详略安排,让学生真明白,又会用自己的话阐说、举例,是这一课的难点。

作者自始至终把曹刿与庄公放在对比之中,一个有“远谋”,一个太“浅陋”;一个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一个轻率鲁莽;一个战胜后把战略战术分析得头头是道,一个打了胜仗,还是糊里糊涂。这种对比无疑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同时,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方式,更使文章自然精练。

作者详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文章中表现明显,学生容易看明白,但往往忽视略写。其实,略写不是不写,不是可写可不写的,而是必须写,又必须略,这就更难。文中把起引线作用的事件用“请见”、“战则请从”、“战于长勺”、“既克”等词语连缀起来,使情节完整,又剪材得当。这就是史家笔法。

更多有关曹刿论战的资料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1、勤阅读、广积累。勤阅读,广积累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但阅读、积累也不可忽略的,否则我们的作文永远无新意和深意可言。读书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小学语文>十二册语文
2020-09-08
《那树》学法指导 本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需要反复阅读和认真揣摩、品味。既要把它当做语文材料来看待,学习它的遣词造句、精妙构思,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看待,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和审美观念。由于本文思想深刻,感情含蓄,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
2020-09-06
土地的誓言学习建议本文几近于一首散文诗,其间充溢的是众多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学习时如果不从“诗意”这一角度处理,将会枯涩沉闷、生气全无。具体学习建议如下: 1.努力引起心灵共鸣。 由于年龄所限,同学们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在学习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内心情感。可以通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0-09-05
《小石潭记》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从诵读悟义入手,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中描写游鱼和潭水一段,就极为传神,且能融入内心的感受,传达孤凄悲凉的心境,达到“乐”与“忧”的统一,要注意学习这种技巧。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0-09-03
秋天的雨 资料目录(Thn21 com)小学语文栏目组课文指导:秋天的雨课文原文[佚名]秋天的雨课文简说[佚名]《秋天的雨》学法指导[蓝丁]《秋天的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组词[简单]《秋天的雨》词语解释[简单]《秋天的雨》近反义词、好词好句[简单]教师资料:秋天的雨教学建议[蓝丁小学语文>五册语文
2020-08-3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法指导与学习建议一篇千字文,精辟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使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无论是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还是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等,都有值得同学们仔细揣摩和认真学习的地方。通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0-08-30
《地下森林断想》学法指导1、本文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散文,课文描写地下森林,其实是想引出深刻的普遍的哲理,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要读懂和品味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又要将它们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例如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信未来光明的重要性。2、本文语言规范而优美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
2020-08-27
《醉翁亭记》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字浅易,文笔生动,可以结合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文中疑难语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要加强朗读,首先读通读顺,然后注意骈散结合的句法,体会“也”、“而”不同语气的读法和用法,增强语感。要加强背诵,可采用理“文脉”、抓线索的方法。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0-08-27
《吆喝》学法指导 本是纷纭杂乱的吆喝声,在作者笔下却是“秩序井然,次第亮相,纹丝不乱”。因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学习本文的首要任务,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能总领文章内容的关键语句──“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据此梳理文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0-08-25
《喂──出来》学法指导 注意把握本文的体裁特点──科幻小说。文章创设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喂──出来》学习思路 文章首先设想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再写各种各样的人对“洞”的认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0-08-24

图文推荐